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篇
  免费   176篇
  国内免费   575篇
测绘学   65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2篇
地质学   1134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79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64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下扬子地区沿江前陆盆地形成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朱光  徐嘉炜 《地质论评》1998,44(2):120-129
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沿大别-胶南造山带的陆-陆碰撞使造 山带侧的扬子板块成为前陆变形带,并在其上发育了沿江前陆盆地。沿江前陆盆地初始继承性发育于下扬子区海退末期残留的陷区,随后于黄马青期受北界滁河断裂与南界江南断裂的对冲控制而成为双向压隐型盆地。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南部地幔包体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尽管青藏高原碰撞后超钾质岩石代表了上地幔低度部分熔融的产物,增加了对地幔的了解,但是对青藏高原陆下岩石圈地幔的性质依然缺乏清楚认识,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高原腹地的超钾质岩石中一直缺少幔源包体和巨晶。本文报导了青藏高原南部赛利普粗面安山岩(具有典型的超钾质岩石特征,年龄约为17Ma)中产出的地幔包体的矿物主量元素成分。包体大小为0.5cm~1.5cm,主要为两类,一类是辉石岩(Opx Cpx),另一类为二辉橄榄岩(Ol Opx CPx±Phl±Sp)。包体中橄榄石(Mg~#=89~90,CaO=0.05%~0.12%,TiO_2<0.03%,NiO=0.29%~0.80%),单斜辉石(Mg~#=88~91,Al_2O_3=5.5%~7%),斜方辉石(TiO_2=0.05%~0.15%,Al_2O_3=2%~5%)和尖晶石(Mg~#=58~76,Cr~#=10~44,Cr_2O_3=9%~35%,MnO=0.09%~0.24%,FeO=11%~18%,Al_2O_3=29%~57%,MgO=16%~21%)的成分与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地幔包体特征一致。包体的温度为990~1140℃、压力为16~20kh,显示的地温曲线与中国东部、东非肯尼亚等世界典型裂谷区的上地幔特征一致,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在中新世尽管处于印度与亚洲大陆的挤压汇聚状态,但是仍具有区域性伸展作用存在,这与藏南广泛发育的南北向裂谷和地表高热流是吻合的。包体中含水金云母与石英的出现以及尖晶石成分不均一性等揭示了包体中多期交代作用过程。与金云母共生的尖晶石后期改造作用表明导致藏南上地幔改造的交代流体应是与寄主火山岩成分接近的富K,Si和H_2O的流体。藏南地幔包体的深入研究将对揭示青藏高原地幔的成分、状态与深部作用过程以及为更好解释超钾质岩石的成因提供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993.
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代表了新特提斯洋盆闭合的地表残余。本文在测试数据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目前雅鲁藏布江蛇绿混杂岩研究中取得的比较可信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玄武岩的地球化学数据,并对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区域对比分析以讨论涉及新特提斯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吉定洞拉村玄武岩、错拉山口北部玄武岩为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型,错拉山口南部玄武岩为洋岛玄武岩(OIB)型,萨嘎桑单林玄武岩既包括OIB型,又包括MORB型;(2)在东西延伸约1500km的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中,至少可能存在OIB、MORB(包括N-MORB、E-MORB)和岛弧玄武岩IAB三种类型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玄武岩。不活动的高场强元素比值(如Nb/Y,Zr/Y等)指示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中部仁布、杯玛让、吉定洞拉村和错拉山口北部地区以及中西部萨嘎地区的MORB型玄武岩中的亏损组分很可能来源于深部亏损的地幔柱源区。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模拟表明,雅鲁藏布蛇绿混杂岩带OIB型玄武岩可能主要来源于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10%~20%)的部分熔融,而MORB型玄武岩主要来源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中等程度(7%~25%)的部分熔融,IAB型玄武岩所代表的源区熔融深度以中部较浅而东西两端较深为特点,其中中部得几、杯玛让、吉定等地的IAB很可能与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源区的部分熔融有关,而东部和西部达几翁IAB的熔融源区可能残留有石榴石。结合该带报道的He同位素数据和矿物学观察,以及在喜马拉雅带新获得的古地磁数据,可以认为热点与洋脊的相互作用是对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新特提斯演化的一种很可能的地球动力学解释。需要强调,虽然该模式可以较好地解释目前在藏南观察到的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岩浆作用特点和性质,但因资料有限,还需要做许多非常细致的工作来证实或否定。  相似文献   
994.
西藏日土岩基三宫岩石序列地球化学、年代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西藏日土岩基三宫岩石序列由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组成,富含包体,包体由砂板岩捕掳体、角闪石析离体和镁铁质暗色深源包体组成。寄主岩的地球化学性质显示高硅、铝不饱和-弱饱和、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富集轻稀土、弱-中等的铕异常,寄主岩地球化学协和图指示岩浆来源为壳幔混源,花岗闪长岩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15.5±0.4Ma,该混源花岗岩序列与狮泉河带闭合过程中岛弧与班戈地体的碰撞有关。  相似文献   
995.
Fourty-four isotopic ages have been determined by K-Ar and U-Th-Pb methods for Late Palaeozoic granitic rocks in the Nanling Region, South China. All dating values vary within the range of 231–348 m.y. From the obtained dates, further evidence has been found that there do exist Late Palaeozoic granitic rocks, which can be subdivided into Late Devonian and Permian granitic rocks. Within a Late Devonian terrain, there is a granitic pluton, namely granodiorite with a zircon U-Th-Pb age of 348 m.y., while ten granitic plutons have been recognized within a Permian terrain where granites are predominant, yielding biotite K-Ar ages of 236–289 m.y. (λ β =4.72×10?10yr.?1,λ K=5.57×10?11yr.?1) and zircon U-Th-Pb ages ranging from 231 to 280 m.y., respectively. It is obvious from the dates that intrusive activity of granitic magma extensively took place in the Nanling Region during Late Palaeozoic, although no records of orogenie movements have been found, indicating that the faults are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activity of granitic magma, whereas the orogenic movements are not the only prerequisite for the formation of granitic magma and the intrus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996.
发现于四川农乐的钾锶矾,晶体发育完好,(000)解理完整,属于三方晶系,空间群R3m,一轴晶,负光性,Ne=1.549±0.001,No=1.572±0.001。钾锶矾在盐矿床中是后生矿物,其出现可以作为寻找可溶性钾盐矿床的标志。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虹螺山一带酸性花岗岩类副矿物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岩体含钼性的矿物学标志。 区内含钼岩体最典型的副矿物组合是黄铜矿-锆石-金红石(白钛石)-辉钼矿型或硫化矿物-辉钼矿-锆石-磷灰石型。这种组合类型以含磁铁矿极微,且赤铁矿量大于磁铁矿,钛矿物中出现大凰白钛石或金红石,辉钼矿、黄铜矿等硫化矿物增多为其特征。含矿岩体副矿物明显具有多期性和多世代性。在形态上普遍成破碎颗粒状,特别是当锆石出现扁板晶、歪晶等形态时,对区内寻找钼矿具有标志意义。副矿物中钼浓度显著增高是岩体含钼性的微量元素标志,早期晶出的锆石等副矿物食钼较高,标示岩体有钼成矿的可能性,而辉钼矿的大量出现或其他金属硫化物含钼较高则可视为钼成矿的直接标志。含矿岩体和非含矿岩体中磁铁矿、磷灰石晶胞参数有规律性地变化,也是岩体含钼性的一种矿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998.
研究表明,平泉萤石中包裹体有五个生长带,其形成温度范围从100—132℃,压力16—24bar,流体的盐度为10.4—6.14%(wt),密度为1.040—0.995cm~3/g,Eh=-0.26—0.27V,成矿介质为弱酸性。研究中发现一种由凝胶(外壳)和胶体(内核)组成的胶体包裹体。  相似文献   
999.
黄铁矿晶胞参数计算及某些杂质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不同成因黄铁矿的微量元素分析、晶胞参数以及其他物理性质为基础,得出含钴镍黄铁矿的晶胞参数公式:a=5.4175+0.00124X+0.00271Y(X和Y分别代表CoS_2、NiS_2的摩尔百分数)。本文也考虑了As置换对黄铁矿晶胞参数的影响。根据我国207个黄铁矿的不同成因和化学分析结果,可以将它们分别归于16种矿床类型,其中钴黄铁矿仅产于沉积变质似层状铜矿床、沉积变质富铁矿中铜钴硫化物矿床以及某些富钴矽卡岩铁矿。指出与不同岩体(如S型。I型)有关的黄铁矿,以及不同变质作用(如有深部热卤水参与的沉积变质、区域变质)、火山作用有关的黄铁矿杂质元素标型特征的差异,并指出Se含量与S/Se对于区分岩浆热液矿床与沉积岩、层控Pb-Zn矿、卡林型金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濉溪铁铜矿床中磁铁矿的标型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安徽省濉溪几个铁铜矿床中磁铁矿的地质产状、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这些矿床位于中性浅成侵入岩体与含镁质较高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磁铁矿以含MgO较高,Al_2O_3、TiO_2和V_2O_5偏低;MgO:Al_2O_3>>1为重要特征,Ni:Co=0.81,Ge含量很低,且Ga>>Ge。磁铁矿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成分关系密切,即磁铁矿的显微硬度随混入组分TiO_2、Al_2O_3、MnO、MgO的含量增高而增大,随FeO的增高而减小,比重也有同样的趋势。磁铁矿的晶胞参数a随FeO的增高而增大,反射率随MgO的增高而降低。据此,我们初步认为,本区铁铜矿床应属接触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